印度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宗教国度,我们很难想象,印度会有艳欲主义的文化传统。这正如马克思所说,印度的宗教“既是纵欲享乐的宗教,又是自我折磨的禁欲主义的宗教;既是林加崇拜的宗教,又是札格纳特的宗教;既是和尚的宗教,又是舞女的宗教。”(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印度文化中的禁欲和纵欲,就像是同一硬币的两面一样不可或缺。
印度艺术,表现性爱习以为常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中有一段“恒河的起源”,这故事说,印度教大神湿婆和乌玛交媾,一次就达100年之久,中间从不间断,众神对湿婆的生殖能力感到惊慌,就央求湿婆把他的精液倾泻到恒河之中,这就是恒河之水从天而来的原因。黑格尔在他《美学》中谈论这个故事时曾说,“我们的羞耻感简直都要被搅乱了”。
印度艺术习以为常地关切着性爱,想方设法来刺激感官。阿旃陀石窟壁画描绘佛教传说的一个个场面,大多数作品都带有明显的艳情风格,以至于人们得到这样的看法:只有印度特有的世俗色情的艺人才能创作出如此温柔与激情相互交织的动感世界。著名的卡朱拉霍印度教寺庙群(建于公元950年—1050年左右)绕湖而建,雕刻着很多性爱场面,其中的人物全都具有极其耽于声色的情味,被广泛认为是印度艺术中无与伦比的杰作,不仅结构极其复杂,而且意象也颇为奇崛。克纳尔科的黑塔,男女拥抱的场景栩栩如生,大多认为,这些雕刻中的女人是神的女仆(或出生于寺庙之中,或是普通人家供奉于神的处女),或是为了从世俗的意义上展示其迷人魅力,或是为了以艳欲世界与苦行世界形成对照:现实层面是一种苦行,但精神层面却是极大的快乐。在雕刻者的心中,这些因素也可能是结合在一起的,在中世纪印度的宗教思想中,性神秘主义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些性爱场面可以指代天国的快乐。克纳尔科神庙是印度教性力派活动的一个主要场所。
即使不涉及到性爱场面,印度艺术在极其夸饰浮华的风格中也会幻化出类似于佛陀坐在莲花座上一类似真似幻的意象来,从佛教的角度说,这是一个安详的有似于母爱一般的世界,而从印度教的角度说,它更像是一个充满温柔与奇特激情的艳欲世界。






|